——大涼山科技進步與創新實錄
  □王永堅 吳夢琳圖片除署名外由涼山州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提供
  今年,涼山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高於全省平均增速3.9個百分點,增速領跑全省。截至9月底,有5個月涼山工業速度均居全省第一位,而且這一強勁的增長態勢將繼續保持。在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涼山實現逆勢上揚,令人驚嘆。
  這組數據,來自以水電為主的涼山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力,今年前三季度,僅三峽金沙江川雲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雅礱江水電在涼投資的溪洛渡、錦屏、官地水電站等重大項目,就實現產值58.9億元,拉動全州工業生產增長8.8個百分點,涼山三大“科技窪地”建設效應逐步凸顯,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開始發揮。
  “打造三大‘科技窪地’,就是打造以釩鈦稀土為主的新材料科技窪地、以水電開發為主的新能源科技窪地、以現代煙草為主的現代農業及生物產業科技窪地。”涼山州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大海介紹。
  三大 “科技窪地”,引導、吸納、匯聚了各類科技資源和要素,引領著涼山創新高地建設。在短短幾年的實踐中,涼山以加快建設三大“科技窪地”為抓手,圍繞重點發展產業、重大建設工程、重點科研項目,科技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和重要突破,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4%,為涼山經濟社會發展轉型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涼山州高新技術產值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並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州)。
  厚積噴發的發展基因
  有山、有水、有高原、有峽谷、有平壩、有丘陵,這就是大涼山。“獨特的地質構造和複雜的地理條件,為涼山各種資源的富集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這些特色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將為科技創新提供極其廣闊的空間。”周大海說,事實上,三大“科技窪地”的提出,正是基於涼山獨有的資源稟賦——
  富甲一方的水能資源:涼山境內水能資源可開發量6387萬千瓦,占全國的15%,占全省的57%。
  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涼山地處攀西裂谷成礦帶,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大,釩資源儲量1786萬噸,鈦資源儲量6.2億噸,輕稀土礦儲量達500萬噸,居全國第二。
  賦存富集的生物資源:涼山境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耕地面積廣闊,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是全省三大林區之一,各類生物資源達6000餘種。
  有了資源,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2009年,在全州科技大會上,涼山首次提出了關於建設“科技窪地”的設想;2010年初,正式提出要著力打造三大“科技窪地”的戰略構想;2011年,涼山發佈《關於加快建設三大“科技窪地”的實施意見》,建設三大“科技窪地”的戰略決策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全州“十二五”發展規劃。2013年,涼山州率先在全省出台了《關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對涼山未來科技創新提出了明確的奮鬥目標。“科技窪地”建設,從戰略構想變為實際行動;科技支撐、創新驅動,承載起涼山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宏大戰略夢想。
  有“勇”有“謀”的不懈探索
  夢想已構,如何實現?在4年的探索中,涼山有“勇”有“謀”——“勇”在先試先行,務實作為,努力探索;“謀”在借智借腦,外引內聯,借梯登高。
  具體來講,主要舉措有:
  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切實增強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緊迫感和集聚創新要素、吸納創新成果的主動意識,引導企業把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措施,增加研發投入;支持企業承擔重大項目研發任務,完善技術轉移機制,促進企業的技術集成與應用。
  二是切實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平臺,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快吸引、積聚高層次人才來涼山開展技術創新。在引進、吸收、再創新的同時,最大限度釋放自有科技、人才、產業基礎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把科技創新資源轉化為增長優勢和發展後勁,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三是優化科技創新軟硬環境。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服務,充分發揮各類園區的功能,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載體建設。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完善推動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措施,重獎作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創新人才,大幅提高科技獎勵標準,形成人人參與創新、關心創新、保護創新、支持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
  四是強化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圍繞國家戰略資源釩鈦、稀土綜合開發利用,把握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著力推進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突破,用高新技術引領相關產業發展,構建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大力促進支柱產業的產業升級,擴大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和輻射效應。
  近年來,涼山各類科技項目數量大幅增加、範圍大幅擴大。2014年,全州共組織實施國家、省及州重點科技項目132項,經費投入額達8000多萬元,國家重大科技惠民項目順利推進,實現首輪省級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全覆蓋等等。
  正在凸顯的“窪地”效應
  涼山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在建大型水電站數量最多、密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地區,“三江”流域水電工程創造出多個世界紀錄;同時,涼山也正成為西部最大生物質新能源應用示範基地。
  通過相關技術攻關與應用,涼山釩鈦稀土產業形成了釩鈦鋼產業鏈、海綿鈦產業鏈、鈦白粉產業鏈、新型電池產業鏈、永磁材料產業鏈、拋光材料產業鏈、稀土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鏈、混合稀土金屬零部件等8條主要產業鏈。
  今年8月,涼山“國家級優質烤煙綜合標準化示範州”建設項目通過驗收。在項目實施的3年中,通過標準化建設,涼山成為全國第二大優質煙葉產區。在生物醫葯、現代農業、現代林業方面,涼山也交出了不俗的答卷。
  “橫看成嶺側成峰”。三個鏡頭,多個角度,反映著相同的巨變——涼山三大“科技窪地”效應凸顯,經過幾年建設,“科技窪地”建設已在涼山產生一系列帶動效應:
  科技政策環境顯著改善,營造出尊重科學、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財政科技投入大幅增加,連續5年保持15%以上的年增幅,初步建立起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一批具有發展優勢和潛力的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創新型企業20戶,省知識產權試點和優勢培育企業4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56戶,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全州專利申請和授權專利實現量增質升,2013年共申請專利309件,授權發明專利首次突破100件,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的171.2%,初步建立了制度化、常態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科技合作交流廣泛開展,除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外,還先後在歐洲油葵、煙草、花卉、油橄欖、生物質能源開發等方面與羅馬尼亞、津巴布韋、荷蘭、泰國、英國、加拿大、西班牙、以色列等國開展了技術合作。
  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
  去年2月,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獲批,涼山,再次站在國家級的平臺上起跳。在全國吹響以科學發展、創新驅動支撐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號角下,涼山贏得了新的歷史機遇,以更加積極的態勢,以鎖定全面小康為目標,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經濟發展“雙提升”。
  實現資源科學開發、綜合利用,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關鍵在於“科技攻關”。目前,涼山已啟動“全釩鈦磁鐵精礦複合造塊工業研究”、“稀土氟碳鈰新產品研發”、“大功率動力電池生產關鍵技術”等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2個。其中,“氂牛坪稀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非高爐流程鈦渣清潔脫除鈣鎂鋁硅提質技術研究項目”已經納入省級全球公開招投標。
  放眼未來,涼山創新發展目標清晰——培育形成一批千億元產業、千億元園區、百億元企業,打造千億元水電、千億元礦冶產業集群,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釩鈦稀土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發展科技示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升“大涼山”品牌科技含量,推動農業優質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以科技創新推進涼山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讓人人共享科技創新成果。
  (原標題:建設科技窪地 引領創新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l64rltzz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